8月11日下午14:00时,立秋刚过没几天,天气正好,微风不燥,阳光正暖。在公司领导的殷殷嘱托下,记者带着摄影摄像器材,拿着早已列好的采访提纲,踏上了追寻退休老干部、原西宁钢厂党委书记吕兴国红色故事的旅途。
为了更好地了解吕老的故事,经公司领导多方联系,记者首先找到了与吕老一起工作过的宋付轩。“走吧,我带你去吕老家里,一起回忆回忆当年的那段时光。”在宋老的引荐下,记者见到了吕老。
“哎呀,你们过来了呀,快进来!”开门的是吕老的爱人,她热情的邀请我们进去。走进客厅,就看见吕老立在沙发前,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今年83岁的他,看着比实际年龄要小很多,穿着一身板正的浅灰色休闲西服,声音洪亮,精神矍铄。
吕兴国,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出生于1938年11月,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高级工程师,先后担任过西宁钢厂党委书记、西宁市委书记、西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现任省人大常委委员。
记者: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号召,投身三线建设来西钢参加工作时,您是怎么想的?
“自愿申请来西钢的时候,领导不放人,要西钢拿5个人来换。”据吕兴国介绍,自1963年从鞍山钢铁学院冶金系毕业后,就分到了齐齐哈尔钢厂第二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专攻新产品的试制和老产品的质量提升,先后获得了“五好职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熟悉西钢历史的人应该知道,按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以辽宁本溪钢厂为首的一大批英勇建设者,满怀钢铁报国的雄心壮志来到高原,用汗水与血水炼出了青藏高原第一炉特殊钢。“响应党的号召,能够参加祖国的三线建设是莫大的光荣。”在吕兴国的记忆中,那个时候能被选中上三线的人,都是最优秀的人才。在这种意念的驱动下,他经过软磨硬泡才让领导放的人。
记者:来到西钢后,您是否遭遇过感觉难以克服的困难?遭遇这些困难时,您是如何克服的?
“没有住的地方!”据吕兴国回忆,刚来西钢时光秃秃的一片,只能暂居在老乡家里。没多久,妻女也跟了过来,为了不麻烦老乡,吕兴国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在后山挖了个窑洞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整整八年。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六七十年代的西宁,环境有多恶劣,春夏黄沙漫天,秋冬冰天雪地,是常有的事。“一到冬天,窑洞里的冰碴子就漫进来近一米。”吕兴国唏嘘不已。但当时国家有困难,厂里更困难,他不以为苦,还常常以毛主席“与天斗,与人斗,与地斗,与各种困难斗”的精神勉励自己。
记者: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您在西钢工作的那段时期,当时的西钢人所展现出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
“一呼百应,党委有指示,工人就有响应!”谈及记忆中的那段时光时,吕兴国兴致高昂地告诉记者,自1985年担任厂党委书记后,他心里装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盖房子,但是由于当时企业发展乏力,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盖房子更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面对发不出上千名职工工资的艰难局面,吕兴国第一时间就是到各个车间调研,并号召全体干部职工把家里的废钢拿到厂里来,为钢厂储备废钢做出一份贡献。“当时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就差把锅碗瓢盘都拿来了。”在全厂干部职工的齐心协力下,钢厂废钢库存量达到了3个半月,有效保证了生产。
“储备废钢只能解燃眉之急,但还救不了西钢。”吕兴国说,经过调查研究,“没有重点产品、设备装备落后、改革措施不新”是制约当时西钢发展的三个核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以单亦和、吕兴国为“领头羊”的厂党委,研究制定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技术改造生产装备、制定奖金激励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二轧车间是西钢重点改造项目之一,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时,省建设厅的专家们告诉我们,用三年时间建好,革命就成功了一半。”吕兴国告诉记者,省建设厅给西钢的时间是三年,但西钢却等不起三年。
为了快速建好二轧车间,吕兴国先后与党员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普通职工群众、综合处干事召开座谈交底会,征求意见,统一思想。“能干!”干部职工们坚定的回答,让吕兴国吃了个定心丸。
“为了鼓舞士气,所有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承担了起了开工第一天的活,大家都是光着膀子打地基。”吕兴国回忆道,为了快速建好二轧车间,公司成立了由党员、团员组成的100个突击队,由西钢人自己承担起了建设工作。在这种艰苦创业精神的引领下,短短三个月就建成了二轧车间,为西钢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扎实举措下,西宁钢厂生产局面大幅改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后,一炼钢的产量增加了3倍以上,每月增利近500万元。”吕兴国满脸笑意地说到,从那以后,干部职工的干事热情越来越高涨,生产经营越干越红火,三年半就赚回了一个西宁钢厂。
记者:学党史的过程中,您感触最深的有哪些?对学好党的百年历史,您有什么意见建议?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怎样才能传承党的精神血脉?
“学党史,很大的事情,很重要的事情,党史学不好,党的建设就搞不好。”谈及党史学习教育,吕兴国郑重地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讲话中,必定提到的是加强党的建设。
“在西宁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就加强党的建设,我提了关于加强德的建设的建议,得到了与会同志们的认可。”吕兴国很是认真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就“学史崇德”作出了“大德、公德、品德”三个方面的重要论述,这对加强德的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认认真真的办事、清清白白的做人、堂堂正正的为官。”谈到党员传承精神血脉时,吕兴国以自己的人生格言,号召全体西钢人与天斗、与人斗、与地斗、与各种困难问题斗。
记者:您先后担任过西宁市委副书记、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和省人大常委等职,站在政府的角度,请您谈一谈西钢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您认为西钢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有什么好的建议?
“严格来说,西钢对于中央的贡献也不小,在当地经济发展上一直是核心支柱。”据吕兴国介绍,在他担任西宁市委书记的那段时期,西钢每年向政府缴存的税款是青海省全年产值的六分之一,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面对“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问题,吕兴国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一是抓人才。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把人才建设放在首位,才能早日实现强企富家。二是抓重点。要进一步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狠抓产品质量,打造拳头产品。三是抓技术。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坚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企业、改造企业。
回答完上述问题后,采访已持续了三个小时,虽意犹未尽,但考虑到年岁已高的吕老,记者便致谢告别了老人家。
在返程的路上,细细回忆吕老的所言所为,记者深感钦佩,尤其是那一句“西钢有一名干部职工没住上保障房,我自己就决不住进楼房”的话语,他说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直到调离西钢担任西宁市市委书记后,吕老还依然在西钢住了两年的干打垒平房,这就是一名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