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从“钢三代”的口中看西钢“传承”

西钢从1964年建厂已历经59个春秋。在这59年里,一代代西钢人用汗水筑起了高原钢厂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舍小家,为大家”,通过传承和坚守克服着企业发展路上的种种困难、渡过重重险关的精神密码,培育了企业始终向阳、顽强生长的深厚底蕴,为实现“钢铁报国”的光荣使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921cdaafc933ee203fdb49c89aef2517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1、“国庆节出钢”

“我爷爷那一辈人是在1969年举家从辽宁本溪来到青海西宁的。”说这话的是原料分厂烧结主控室操作工杨欢,作为一名90后,在提起他爷爷那辈人支援三线建设来到西宁投身钢厂建设时的故事,杨欢的脸上尽显缅怀之色。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实施三线建设战略,按照国家冶金工业部的指示,以辽宁本溪钢厂为主的一批青年,带着设备和技术,凭着一腔报国热血和赤子之心,背起行囊,背井离乡来到了在当时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来到建设初期的青海西宁,开始了支援大三线的建设。

6086f2a2e0680869867865f1312b9911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小时候,我爷爷总跟我讲他们第一代西钢人建设钢厂的故事。”杨欢说道:“那个年代里,西宁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城,未建成的西钢在当时也只是一个停产的钢厂,生产设备匮乏,技术人员短缺。爷爷那一辈‘钢一代’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不顾个人得失,扎根高原,住着干打垒,吃着青稞馍,喝着山泉水,凭着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精气神,拆障碍、修道路、拉电线、开水道、盖厂房、引设备……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不分昼夜,热火朝天地用汗水与热血,开启了浇筑高原钢城的建设之路。”

99142b066b01b4d211c251a745ee0d0a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正如杨欢所描述的那样,那时的西钢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冶金工业部五六厂”在历经长达五年的建设后,1969年的国庆节,五六厂的烟囱吐露着淡淡的“灰色”,车间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饱受风沙洗礼的第一代钢厂建设者们脸上挂着欣喜的笑容,坚毅的眼神犹如正在飞舞的钢花一样,显得格外明亮。伴随着生产现场的欢舞和喝彩,青藏高原上第一炉特殊钢正式出炉。

11215562c1f854c72d1bbc0361b5a39b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简短的文字难以描绘出第一代建设者们所经历的艰难,也难以表述出他们的无畏无私的高尚情操,但杨欢复述他爷爷话里的细节却足以体现,“爷爷总说那时候他们拉料干活,大家的手上总有好不了的伤口,肩上总有褪不去的淤青,很多时候工友们连饭都吃不饱,但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脑子里想的就是一件事‘国庆节出钢’。”

2、砸掉“金饭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在杨欢的父亲看来,老爷子作为一名钢铁工人,不仅是他的骄傲,更是他的榜样。因为在他们那批60年代出生的人看来,没有什么能比成为一个国有企业的钢铁工人而更满足和光荣。

“父亲参加工作后的没几年,我就出生了,我的记忆中那时的西钢除了有生产厂区以外,还有自己的学校、技校、幼儿园、文化宫,更别说是什么招待所、商场、餐馆这些基础设施了,正月十五的烟花秀更是我如今和朋友讲述童年时光的主要内容。”谈到作为西钢子弟的成长经历,杨欢满脸骄傲。

aac040943d686c35dfd275d5206dd464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杨欢的描述一点也不夸张,八九十年代的西钢在第二代建设者们的手中快速成长,建厂的同时更要“建城”,“成为西钢人,嫁给西钢人”成为了周边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而背后却处处彰显着西钢的优秀条件。稳定又不错的收入是基本,像类似苹果、带鱼、高压锅、被褥、毛毯等生活用品,在那个物质条件还不是那么丰富的年代,西钢的福利羡煞旁人。杨欢说:“在我小的时候,作为年轻人的父母总是爱去文化宫看电影、打扑克、跳舞,周边地区是没有这些硬件设施的,可以说西钢在当时就是一座‘特色小镇’。”

cc7957407f8893b3f3c5ffdaf371f06e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像杨欢父亲这样的“钢二代”的“金饭碗”并没有端多久。杨欢说:“我的记忆中,父母有一个时期作为西钢人真的很艰难,那个时候西钢发不出工资,作为学生的我都感到生活拮据,可想而知父母们所承受的压力。”杨欢所描述的场景就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那个时候,全国钢铁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结构调整、体制机制改革、联合重组等等问题接踵而至。在市场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崛起,外资企业大幅抢占市场,钢铁产能过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全国的钢铁企业迎来了“冰河时代”。是离开还是留下?每一个“钢二代”都面临过这样的选择,而对于此时的西钢而言同样有一道选择题,死亡还是改变。

d6f540fa21b35a01ffe1df7d73835991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答案显而易见,一场革故鼎新的变革在西钢开启。“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西钢从上到下打破“大锅饭”,一种“我能干”变成“我要干”的工作作风悄然兴起,坚韧不拔的“钢二代”们为了让企业活下去,勇敢的接受身份的转变,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成为了合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钢铁工人。在“钢二代”砸掉“金饭碗”的同时,西钢的改革同样大刀阔斧,先后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多元产业……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钢二代”们用汗水和热爱在西钢这片热土上让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大型化、自动化的设备拉进厂房,环保、绿色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国防、汽车、石油、风电、建筑等领域都有了西钢产品的身影。可以说,是改革让美好生活又回到了西钢人的身边。

3、“陪护”的时光

“原来我也没想着毕业了就要回到青海,但机缘巧合的一段日子,使我成为了西钢人。我庆幸自己成为了‘钢三代’,因为是西钢教会了我责任和担当。”这是杨欢成为“钢三代”的“楔子”。

da690d62b6453170fb264d3ba2ec2e28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两年前,杜叔叔因为一次意外受伤住院了,父亲便让在家闲着没事的我去医院多陪陪他。”杨欢口中的“杜叔叔”就是他父亲的工友杜彦军,因为关系要好,杨欢会经常随着父亲一同来医院探望。让杨欢记忆深刻的是,当时刚刚做完手术的杜彦军并没有安心养病,而是每日不停地用电话工作。在刚刚大学毕业的杨欢看来,这种在工作中舍身忘我的人只有在电视剧上才能看到,杜彦军这种在岗位上讲奉献、讲担当的人却真实地给他上了一课。杨欢那段特殊的“陪护”日子里,杜彦军给他讲了很多在西钢工作的事,从他的口中杨欢也知道了更多的像“他的杜叔叔”一样坚守在改革大幕下的西钢人,是这群人守护“家园”的忘我精神让他成功地褪去自身的稚气,并促使他以坚定信心和决心成为了“钢三代”。

dfa525fb6dfc390f609c20815d4daa95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编后语:

杨欢成为西钢人虽然不久,但作为子弟的他享受过西钢的辉煌所带来的发展“红利”,也同样感受过困难时期下祖辈父辈的“家园”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杨欢何曾不知当下西钢的困难,但他的言语中没有一丝悔意,而是向往着像一代代西钢建设者一样重新“振兴西钢”。


办公室服务热线:

0971-5299531

产品销售热线:

0971-5299790

董秘办热线:

0971-5299186

邮 箱

xntg09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