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西钢的发展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正是这一年,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成立,西钢拉开了深化改革的大幕。集团公司党委把思想引领作为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的重要前提保障,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系列引领改革、助推改革的价值观、理念、传统等,成为了为西钢企业文化的重要一环。
国企改革,党建先行。自深化改革以来,西钢在党建工作上出硬招、下狠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具有西钢特色的“123533”党建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职工的“先锋指数”不断增强。“‘123533’党建工作格局的形成,为我们生产一线在党建融合生产经营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工作方法。”生产指挥中心发运作业区袁斌介绍,在“123533”党建格局工作的引领下,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凸显,在质量提升、工艺优化、效率变革、外发任务不断突破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发运作业区从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到省属企业“四化”建设优秀党支部,再到2020年度监管企业“双强双优”基层党支部,这些足以证明,改革以来形成的理念文化,已在生产一线落地开花。
不单单是党建工作,深化改革以来,“六讲六有”、“三个用心”、“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公司各级会议和新闻材料中,充分发挥其内涵意义,指引着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改革行为标准。这些看似“口号”的内容,实则发挥起了强大作用,不仅是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的具体呈现,更成为了独具西钢特色的改革文化,彰显着西钢人的担当和作为。
从理念到文化,离不开承载的平台。面对改革,提升职工队伍实力是摆在公司面前的迫切需求。鉴于此,西钢在加大“技术比武”“导师带徒”“劳动竞赛”等传统载体活动力度的同时,花重金打造了“西钢集团公司职工实训基地”,为一线职工搭建起了一个专业、便捷的技能提升学校。“深化改革以来,公司为我们基层职工搭建了多个成长成才的平台,让我们得到了更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既锤炼了自身本领,更在工作上提供了巨大帮助。”获得2021年青海省“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组一等奖的矿冶公司杨威说道。
不仅仅是职工技能的提升,从2018年开始,“精英人才”四个字映入职工视野,一大批讲政治、有担当、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有潜力的青年职工,经过系统培养和多岗位锻炼,走上了领导岗位,一支高素质管理型和技术型的人才队伍成为了推动改革的“领头雁”。不管是一线职工的崭露头角,还是基层单位的屡获殊荣,都很好地印证了西钢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搭建载体平台的重要性和正确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各项工作的各类载体活动得到不断丰富,同时很好地嵌入了企业文化之中。
在西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三线建设到企业办社会,从二次创业到主辅分离,从转型升级再到如今的深化改革,任何一个时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西钢的文化中彰显着“国企”的标识,而这就离不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和体现。在“保生产、谋发展”的扭亏脱困攻坚战中,西钢自始至终没有忘记党赋予国企的责任,困难再大也要全力确保定点扶贫村如期“摘帽”。在精准扶贫的五年中,西钢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扶贫的足迹遍布青海高原的乡间小路、草原田野……“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离不开党的政策和西钢的帮助。”就像茶龙村书记李更太说的那样,如今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村民们牢牢记着社会各界的帮扶,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赞美为像西钢这样的国企树起了良好的口碑,也在企业文化上添上了一抹靓丽的光彩。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化改革以来,西钢不单单是在公司层面“高屋建瓴”,在生产、质量、安全、环保等各领域系统都建立起了子文化体系,成为了各项工作的助推器,再加之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工作理念等传统内容,如今的西钢,企业文化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
刚刚胜利召开的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对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做出了新的安排。作为省属国有企业,就是要按照省委安排,把党代会的部署变成行动、蓝图变为现实。为此,集团公司党委站在全面总结企业文化新内容的高度,于5月22日下发了修订《西钢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各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进一步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丰富企业价值体系,充实企业管理理念,完善企业治理思想,并切实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引领新一轮深化改革工作。
可以预见,一张靓丽的西钢“新名片”即将诞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