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级评定

添加时间:2022-09-27 08:07:28

 股份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自2021年1月试运行后,于今年8月份顺利通过了国家中信联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委员会的审核,通过了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级评定,成为青海省唯一一家通过AA级评定的企业,这不仅让公司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也标志着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开始了一个新起点。

微信图片_20220926120630.jpg

何为“两化融合”?单从名词解释来说,“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就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然而,要真正理解“两化融合”,还需要走进生产一线,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果,来印证“两化融合”对公司发展带来了的红利。

微信图片_20220926120656.jpg

“2021年以前,石灰窑、烧结、球团、高炉等工序的数据采集,需要人工手动记录原材料信息,这对保证铁水质量稳定有着先天性的隐患问题。”矿冶公司烧结主管工程师杨延鹏表示,由于不同供货商所提供的生产原材料品味不一,在人工手动录入过程中要不断的调整原材料配比,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容易出现成分误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实现高炉配料与成本测算的科学性,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公司根据高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主研发优势,制定研发了“矿冶公司高炉配料与成本测算信息系统”,逐步完善了“混匀矿配料与成本测算”“烧结矿配料与成本测算”“高炉配料与成本测算”“数据分析对比”四大子系统。

微信图片_20220926120659.jpg

“如今在高炉生产一线,不管是生产效率还是生产成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据杨延鹏介绍, “高炉配料与成本测算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不仅实现了高炉原料、料场混匀矿、烧结矿三大工序的原料配比、成本测算、数据分析等关键信息的自动采集,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各工序的工作效率,而且让高炉配料与成本测算管理变得更加信息化、规范化,有效提升了经济配料与成本效益的最大化,为保证下一道工序质量夯实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20926120702.png

“两化融合”的红利,还体现在提质增效上。走进炼钢分厂生产一线,采样工正将采集的钢水样品放置在风动发射柜中,随后在采样工简单的指尖操作下,钢水样品通过风动通道,直接到达2公里外的炼钢化验室,最终由智能机器人精密完成后续的钢水成分检化验工作,并向炼钢主控室发送检化验结果表单,以便生产一线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调整生产配比,保证钢水成分符合客户订单要求。这种新型智能成分检化验是公司“两化融合”的又一项产物,它就是“炼钢实验室快速分析系统”。

微信图片_20220926120706.jpg

“在2019年以前,为了保证钢水化学成份,满足客户订单要求,钢水试样采样化验是由人工完成的。”炼钢分厂副厂长曹伟伟表示,人工采样送样导致检化验耗时较长,不仅对炼钢提质增效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还延长了冶炼时间,加大了制造成本。“炼钢实验室快速分析系统”上线后,改变了人工检测的模式,实现了智能检测,大幅提高了炼钢炉前检验效率,保证了炼钢试样化学成分的自动、快速分析,满足了炼钢生产对检化验数据可靠性、及时性、实时性的要求。

微信图片_20220926120710.jpg

不管是“高炉配料与成本测算信息系统”,还是“炼钢实验室快速分析系统”,这些都是“两化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之路,先后通过产销一体化系统、MES系统、检化验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及自动化装备升级改造,达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建立了纵向集中、横向贯通的经营管控系统平台,全面支撑了公司采购、销售、财务、成本、生产、质量、设备以及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应用等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在线运行,使企业管理更加透明化、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大幅提升了公司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运营的管控能力。

微信图片_20220926120714.jpg

不仅如此,“两化融合”以来,公司通过智能制造信息化项目及其它数字化项目,实现了生产工序和各业务间的高效协同管控,缩短了从销售订单、原料采购、生产制造、成品发货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省了人工成本,保证了订单的及时响应、及时交货,降低了制品、成品的库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与库存成本,大幅度减少了不良品的产生。

微信图片_20220926120717.jpg

“只有不断强化信息化技术中核心要素,将数据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才能让‘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自信公司信息化部部长安生伟表示,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级评定证书以后,公司在2023年可以向省工信厅申请工业转型专项发展补助,这不仅有效提升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为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金保证。

可以预见,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上,公司将继续结合当前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发展数字商务,规划更多应用示范及转型提升工程,全力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为公司深化改革、扭亏脱困提供更多的科技动能。


Tag:
返回前一页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