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把西钢当成“家”

添加时间:2022-07-07 18:22:04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这是“同舟共济”的典故,用来形容当下的西钢职工和企业的关系既恰当也不妥,恰当的是如今的西钢正需要全体职工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全面打赢扭亏脱困攻坚战;不妥的是职工与企业并没有仇恨,而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家人。

微信图片_20220706181600.jpg

回望西钢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命运多舛”。响应国家号召,扎根青藏高原,却不得不面对“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头戴“国企光环”,依然要靠自身谋发展,为了不被市场淘汰,不得已背上沉重的债务,实施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刀阔斧进行深化改革,却迎来了原材料市场的大幅涨价和钢铁市场的不断下行;刚收获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却爆发了新冠疫情,导致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行业市场持续低迷,加之生态环保指标的不断收紧,改革成效化为泡影。

微信图片_20220706181610.jpg

尽管如此,西钢依旧是青海省历史最为悠久的国有企业;依旧是靠自身生存下国内唯一的独立型特钢集团;依旧是在部分领域享有话语权的钢铁制造企业;依旧是不裁员、不欠薪,用心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心企业。

微信图片_20220706181614.jpg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当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作为西钢人,我们更应该与企业融为一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集体的力量为企业分忧解难,而不是站着说风凉话,干“墙倒众人推”的龌龊事。

微信图片_20220706181618.jpg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地都在为“稳住经济大盘”拿措施,助企纾困的政策接连出台,可以想象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没有几家企业是好过的,更何况在扭亏脱困期的西钢。再看看我们周遭,经常光顾的饭馆突然转让了,朋友的单位已经好长时间没发工资了,亲戚正四处忙着求人托关系为子女找份稳定的工作。试想,如果没有西钢,如今的我们在哪里?是否还有一份国有企业甚至更好的工作?是否还能每月交完“五险一金”拿回几千块钱的工资?是否还能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保障工作和收入的稳定?这些问题,大多数西钢人的答案应该都是否定的。

微信图片_20220706181622.jpg

在企业这条大船上,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命运,让这条大船乘风破浪安全前行是我们每一个职工的共同心愿,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旦遭遇风暴、暗礁等风险,我们无法逃避,更不容逃避。尤其现阶段钢铁市场形势持续下行,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严重影响下,我们唯一的选择是与西钢风雨同舟、共渡难关,让前进的大船安全靠岸。我们大家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统一体,企业的命运就是我们自己的命运,作为企业的主人,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该后退半步,只有与企业同呼吸、共患难,才能与企业同成长、同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706181626.jpg

不利的环境更能激起强烈的生存意识、危机意识,更能实现大的突破。在西宁市接连爆发疫情期间,西钢人舍小家为大家,用逆行守护诠释了“与公司同舟共济”的动人画面,这恰恰也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深化改革时期,我们最需要秉持的精神,不能因为公司资金困难,迟发几天工资,就开始抱怨连篇,就把我们的光荣传统丢了,“吃苦、团结、实干”是几代西钢人传承下来的优秀作风,也是我们立足青海发展近60年的制胜法宝。在西钢如此困难的时刻,我们每一个西钢人都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切实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同心同德,同甘共苦,不抛弃,不放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心、用情、用力把西钢这艘钢铁旗舰推出“浅滩”,驶向辉煌的明天。


Tag:
返回前一页
联系我们